方寸之间见文明 千年货币话传承——珠海理工斗门校区中国古钱币展圆满举办
6月18日下午,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斗门校区自强楼下架空层化作时光长廊,一场由斗门校区党总支联合吴健名师工作室,精心打造的“方寸之间见文明 千年货币见传承”中国古钱币展览,吸引了众多师生驻足凝视。方寸钱币在此刻成为触摸中华千年经济文明的独特窗口。
斗门校区总支委成员及吴健名师工作室成员合影
展览现场
展览紧扣《历史》课程脉络,精心呈现了从刀光剑影的先秦刀布币、神秘古朴的秦半两,到汉唐盛世的五铢钱、开元通宝,再到宋元明清各具特色的方孔圆钱,直至近现代纸币的演进历程。每一枚古币旁都清晰标注其所属年代,如同沉默的历史坐标,述说着沧海桑田的变迁。吴健名师工作室成员与斗门校区党总支成员化身博学的历史向导,围绕在展品旁,将凝固的金属化为流动的史诗——他们不仅解读货币的铸造工艺与斑驳印记,更深度剖析其背后的王朝兴衰密码、古代经济智慧与文化密码:一枚小小的钱币如何成为国家经济的血脉?方寸之间又镌刻着怎样的时代精神?讲解引人入胜,师生们或专注倾听,或低声交流,或对精妙的铸造工艺赞叹不已。
杨健锋副校长与学生共同赏析古钱币
斗门校区党总支副书记陈金坡同志为学生讲解古钱币历史
学生近距离赏析古钱币
“同学们看,这枚秦半两的圆形方孔设计,既方便穿绳携带,又暗含古人‘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体现了实用与文化的完美结合。”吴健老师手持钱币,细致讲解展品背后的故事。在互动环节,学生们争相提问,老师结合历史背景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令人惊喜的是,一名同学带来了家传的清代铜钱,与展品相互印证,引发了一场即兴的“货币鉴定小课堂”。
吴健同志与学生亲切交流
展览现场,历史专业的于雯老师感慨道:“将课本中的货币知识具象化,让学生亲眼见证历史的‘流动’,这种沉浸式学习比单纯的课堂讲授更具感染力。”参与活动的学生们也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以前觉得货币就是交易工具,今天才知道每一枚钱币都是时代的缩影。”一位同学指着一枚先秦刀币说道。
古钱币展
此次展览远不止于文物的静态展示。它以货币这一最贴近社会经济生活的实物为经线,以五千年历史长河为纬线,编织出一幅生动恢弘的中华经济文明全景图。它既是对历史教材的鲜活拓展与延伸,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一次深刻挖掘与生动诠释。未来,斗门校区党总支与吴健名师工作室将继续推出系列文化活动,为校园注入更多人文活力,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文/于雯
图/陈丽洁
编辑/韦靖晖
一审/陈金坡
二审/杨健锋
三审/周键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