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理工学子林铭丰征战 NOAI 中国站,人工智能实践能力闪耀国家级舞台
一、喜传捷报:珠海理工学子勇闯 NOAI 中国站获佳绩
近日,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下称“珠海理工”)迎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23 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林铭丰凭借卓越的人工智能实践能力,在第二届 NOAI(国际人工智能奥林匹克中国区项目)比赛中与全国普通高中诸多名校学生同台竞技,最终排名进入30-50%(等同国赛三等奖)。这一成绩不仅是对林铭丰个人技术实力的高度认可,更是珠海理工在人工智能职业教育领域探索成果的有力彰显。
二、赛事揭秘:NOAI—— 人工智能领域的学术盛宴
NOAI 作为 IOAI(国际人工智能奥林匹克)的中国区活动,于2023年创建,是全球科学类奥林匹克学术活动家族的新成员,肩负着培养未来人工智能创新者与研究者的重要使命,具有极高的学术权威性。其学术学习资源与培训得到国际一流大学人工智能专业教授以及国内众多研究者、AI 教育专家的专业支撑。
该赛事聚焦专业的人工智能领域知识技能,而非 “泛人工智能” 范畴。从 Python 编程到深度学习框架,从机器学习算法到自然语言处理(NLP)的最新工具,要求参赛者运用前沿的 SOTA(State of the Art)AI 技术去解决真实的研究问题,完美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成为参赛者课外活动中极具分量的亮点,为其未来深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少年逐梦:林铭丰的成长之路与备赛纪实
林铭丰初中毕业于珠海市第七中学,以 500 分的成绩考入珠海理工。在校期间,他对动手实践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尽管在理论学习中曾遇到困惑,但借助职业教育的特色培养模式,他逐渐明晰了成长方向。他系统地掌握了 Python 编程技能,能够在 Linux 环境下独立完成神经网络的搭建、训练与分析,彰显出突出的技术实操能力。
高一下学期,林铭丰加入学校物联网竞赛团队。在教练的指导下,他参加2025年粤港澳学生信息科技创新大赛 “计算机思维”项目,斩获省一等奖,这一成绩为他备战 NOAI 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备战 NOAI 的过程中,珠海理工人工智能实训室的深度学习平台为他提供了坚实支撑。国赛前训练期间,学校邀请珠海一中入围国赛的学生共同组建人工智能学习小组,由李杏敏老师担纲指导教师。针对林铭丰实践能力强,理论偏弱的实际情况,李杏敏老师定制 “错题溯源训练法”—从NOAI历年真题中筛选出高频理论考点(如卷积神经网络原理、损失函数推导),要求林铭丰用“实践反推理论”的方式学习,通过“代码实操+理论解析”的循环训练不断提升水平,最终凭借出色表现在NOAI 中国站获得优异成绩。
四、意义深远:以赛促教,推动职普融通新发展
林铭丰的成功是职业教育与科技创新结合的典型案例,充分凸显了 “以赛促学、以实践促技能”培养模式的价值。此次赛事,为我校的专业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学校将继续依托专业实训平台,为更多学生提供接触前沿科技的机会,让职业教育学子在人工智能领域绽放光彩。
同时,林铭丰与珠海一中同学组成跨校学习小组备赛的经历,为职普融通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有益借鉴。它打破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壁垒,促进了不同教育类型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开辟了新路径。这一探索不仅有利于提升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也为构建多元、开放的现代教育体系贡献了力量。
珠海理工将以此为起点,在培养大国工匠、高端技能人才的赛道上持续深耕:一方面依托人工智能实训室等产教融合平台,构建“技能突破—赛事淬炼—产业对接”的创新人才培养链;另一方面深化职普融通机制,将跨校学习小组的成功经验拓展至更多专业领域,力争打造“理论实践融合、普职资源互通”的科教融汇样板。当职业教育的沃土扎根产业需求的土壤,必能培育出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参天大树,让更多 “能工巧匠” 在科技强国的征程中绽放光彩。
文字:竞赛办、香洲校区网络部
图片:方芳、李杏敏
编辑:李琳
一审:叶辉
二审:方芳
三审:蔡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