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 德育天地>> 德育研究>> 正文内容

生生关系与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应用研究

文章来源:教务处 发布时间:2007年03月26日 点击数: 字体:

珠海市第三中职业学校    冯丽萍    

    一、 生生关系在学生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对学生而言,除了处理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之外,他们还必须面对另一个重要的人际关系,那就是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即生生关系。今天的中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宝贝和掌上明珠,而在学校,他们必须学会忍让、学会理解,学习和同龄人和平相处。有的学生在这种相处中可能会游刃有余,但是也有的学生会面临困难。因此,生生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与学习,有的同学会由于生生关系的不和谐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误解、冲突、妒忌等等,甚至有可能导致厌恶学校、班集体而要求转学或退学。因此生生关系值得我们关注。
    1、它有助于实现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曾对生生互动的潜在意义发表过精辟的论述,他指出:“教育工作者不能低估课堂上学生—学生相互作用和关系的重要作用,实际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但课堂上同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事实上,与同伴的社会相互作用是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赖实现的基本关系。”1因此,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不仅使学生获得认知方面的发展,知识量的增加,而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乐趣,融知、情、意、行于一体;同时,通过生生关系,能增进学生相互间的理解,联络感情,达到心理共融和默契,形成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有效地加强学习中的人际互动,学会合作。
    2、它能有效地普遍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能够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生生关系的和谐,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使学生乐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地提出问题,自由地展开讨论和交流,敢于尝试、学会倾听,以及进行自我反思,每位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空里全员参与,在互动中互帮互学,使学生感到成功、进步和发展的快乐。
    二、 研究过程
    (一) 对象的确定
    我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有五个专业部,它们是计算机部、美术设计部、汽车商务与维修部、电工部以及物流部。
    我们为了实验研究能生动活泼地进行,在初始时,对象最好具
备以下条件:
    一是男女生的比例要适中。这是由于男性与女性的思维方式不同,他们思维碰撞的火花能更有效地提高他们对问题的认识,从而解决问题。
    二是学生的精神面貌要有朝气和热情,这样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活动氛围。
针对以上条件,根据我校的部门与班级情况,我们尝试着把对象确定为03计算机3班,而03计算机5班被定为对照班。
    (二) 研究方式、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了对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以及谈话法,其中问卷调查选用了气质问卷、学生学习动力诊断量表以及学生自编的调查问卷;整个实验过程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贯穿始终,我们借此互帮互助的学习平台来观察、探讨生生关系的发展,同时,运用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Student team_Achievment Divisions,简称STAD)分小组,这一模式是由斯莱文( Slavin)提出的,其具体过程为:先由教师按常规讲授方法对全班同学授课,然后学生在他们各自的小组中共同学习、讨论、掌握,最后在互不帮助情况下就所学内容参加个人测验。学生小组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进行划分,在STAD中,学生被分成4人学习小组,要求成员、在成绩水平、性别、种族等方面具有异质性。
    (三) 具体实验内容
    1小组讲课
    小组讲课就是在班级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讨论,学生充当“教师”角色对同伴进行传授知识的一种活动形式。从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质来看,就是: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全体学生都能在主动的学习中掌握基础知识,并促进他们的身心潜能、整体素质和个性获得充分和谐地发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重要的目的是在生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与尊重的融洽的学习氛围,以利于学生学习。
    在操作上由以下几个环节和要素构成:
    (1) 小组成员明确授课任务,吃透教材,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一个现实化
的授课材料。
    (2) 生生之间互相沟通、互相交流,思想的火花造就结论趋向一致,同学
们逐渐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因此,我们不妨尝试把课堂交给学生,给予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发展的空间,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如在学习“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过程中,笔者采用了小组讲课的方式,要求每小组任选一个劳动者的权利作为主题来讲授,活动前每小组都准备好自己的授课材料,内容包括对劳动者享有该权利的认识与理解、案例等。
    一抽签,第2组中奖了,冼燕珊同学走上讲台,面带微笑地开始讲课,她说:“今天我们小组讲授的是‘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她与同学们是平等的,站在同一的起跑线上,她的表情带动了同学们脸上的微笑,使整个课堂氛围变得轻松与快乐,显示出她这个班长是多么的平易近人、被人接纳,这样拉近了同学们心灵的距离。
    她讲解了劳动法是怎样规定劳动者的工作时间的?加班如何计算?突然,她提问:“我国的法定节日有哪些?”同学们交头接耳的讨论着,这个讨论就体现了同学们相互学习,沟通彼此的观点与看法。她随意的叫了周京护,他回答说:“元旦、春节、五一劳动节。”旁边的梁月珊补充说:“还有国庆节。”一个接一个的回答,很快地把问题解决了。同学们回答完后都把快乐与知识传播了出去。
    紧接着她要求同学们分析案例:
    1998年2月,某公司招工,李某被聘用。工作一年半了,公司从来没有给李某放过休假,李某要求公司给他休假,但公司次次都以工作太忙,而拒绝给予他休假。请问:此案例违反了什么规定?(2分钟的小组讨论)
讨论的声音在课堂上响起,小组成员间互相交流,谈问题、谈分析,交换意见。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了对问题认识的较量。讨论的结果是:
    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休息休假权,年休假是指职工连续工作一年以上享受带薪的年休假。李某的连续工作时间已经一年半了,公司应给予李某休假。
    短短的6分钟讲课结束了,同学们用鼓掌表达对洗燕珊同学讲课的赞赏。她把这次讲课的感受写在了《自我教育手册》里,她写道:讲课让我既紧张又快乐,紧张的是自己不知是否能成为一名好教师,当我看到同学们的笑容时,我由紧张转变成从容,同学们的鼓掌给我莫大的鼓舞,我有了成就感,感受到了快乐。其实,我们的小组讲课要的就是这样一个结果: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感受快乐。
    (3)引进竞争,设计一个较为系统的评价体系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让学生掌握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情况,达到进步的目的。
    我们为了检测学生个人素质发展情况与生生之间关系的程度,依据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些评价内容:



A、知识评价
    教学程序是先由教师授课,然后学生们在他们各自的小组中进行互助合作学习,使所有小组成员掌握所教内容。最后,所有学生就所学内容做作业,可合作学习;个人测验时,不允许他们再互相帮助。学生的测验得分用来与他们自己以往测验的平均分相比,然后将小组成员的个人分数相加构成上组分数,达到一定标准的小组以获得认可或得到其他形式的奖励。
    小组讲课活动进行完后,教师设计四道有关民事责任的案例分析题。为了减少误差,可与另一名政治老师分别批改。



    从结果来看,各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良好,对民事责任原则的认识与理解基本到位,能较好地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第八组的平均分最高,第三组的则最低。这个结果导致组与组之间相互对比,激起组内成员有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决心。
B、情绪情感、意志与行动的评价
    我们为了检查学习后生生关系情况,要求学生内省、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因为参与活动而发生的哪些变化,在人际交往能力、协调能力、解决矛盾与冲突的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等等有无进展。因此,每位学生应填写一份《学生自评互评表》,学生不仅能了解自己在活动中的情况,而且也能反映出自己对他人的态度。    
    该问卷由自评部分与互评部分组成,自评部分主要从参与性、协作精神、接纳意见、任务与态度、情绪与情感几个方面评价,共10个问题,均占10%,等级为优、良、一般、再加油;互评部分是小组内成员之间的评价,内容有合作精神、积极态度、任务明确、接纳意见、乐于奉献和知识能力,采用的是质性评价,分为优、良、一般、再努力四个等级,同时,互评部分就是小组成员选出“我认为最优秀的是……”。如:03计3班,学生45人 表一: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优(10%

良(8%

一般(6%

加油(4%

1

主动发表个人意见

17%

40%

33%

10%

2

积极参与,合作好

35%

44%

16%

6%

3

质疑、思考并帮助他人

25%

55%

20%

0

4

明确任务并做笔录

30%

52%

17%

3%

5

认真倾听、以诚待人

20%

60%

20%

0

6

阅读课文、查找资料

65%

27%

8%

0

7

学习兴趣浓厚

33%

55%

10%

2%

8

按时完成任务

63%

26%

11%

0

9

学习收获多

33%

58%

9%

0

10

合作气氛融洽

85%

15%

0

0

表二:各组互评情况

合作精神

积极态度

任务明确

接纳意见

乐于奉献

知识能力

整体

第一组

32

32

5

23

5

32

32

第二组

32

5

5

32

41

23

41

第三组

13一般1

23

32

32

5

41

32

第四组

41

32

32

41

5

41

32

第五组

5

41

32

32

32

32

5

第六组

32

32

32

32

41

32

41

第七组

5

32

41

32

32

41

41

第八组

5

41

32

32

32

32

5

第九组

23

41

32

41

32

32

32

 

以上的统计情况反映出大部分学生的自我评价良好,尤其体现在查阅资料、按时完成任务以及合作氛围这三项中,自评为优等级的学生较多;互评部分中,同学们都能给予较客观的等级,表示出对同组生生关系的满意度较高,可知,教师把学习任务交给学习,以活动的方式呈现教学程序对改进思想政治教学相当有帮助。同时,同学们从活动中也收益良多,调动起了学习情绪,培养了合作精神,综合素质得到了锻炼。

2知识对抗比赛

知识对抗比赛是新旧知识进入整合的相互作用时期,知识经验需要重新的改组,正如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既非来自主体,也非客体,而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的,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3也正如温故而知新、熟能生巧一样。因此,我们设计了一个由自编问题—自导策划—合作参与三个环节,以此让学生动起来,生生关系在小组讲课活动后的又一次检测。

(1)    自编问题 分享学习

自编就是学生经过知识准备阶段后,自己提出问题,考查自己。要求:第一,每位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提出问题并作答;第二,题目类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改错题和案例分析题;第三,每人出10题以上,尽量避免重复,以小组为单位提交。

教师在课后布置一项学习任务,要求同学们讨论学习有关劳动法的知识,每位同学设计一份试卷,经由小组讨论后上交。之后,各小组即刻行动起来,第一组组长马海燕对四位组员说:“你们今天先自行认真学习劳动法,晚自习编写问题,明天小组进行学习与交流。”组员们感到时间的紧迫,只好抓紧时间把劳动法的内容一一细看,看的过程中记下一些知识点;晚自习时各小组针对这些知识点交换意见,开始了试卷的编写工作。同学们模仿老师编写的试卷模式来设计问卷,享受着参与学习而带来的另类快乐,填空题、不定项选择、判断题以及案例分析题……,一份试卷形成,里面包含着同学们学习的精神与实质,一人出一份,45个人就有45份,这些试卷集合了集体智慧的结晶,提高了同学们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这是一次真正学习的体验活动。

试卷编写完成后进入一个展示问题、分享学习的阶段。小组长召集组员分享问题,对问题的准确性一一质疑。中午1230分,033班里响起争论声,那是第4组在组内学习,这不是同学们内心存有敌对,而是一种积极的有益于进步的冲突,大家是在分享学习心得。同学们不时地发出感叹,认为这样学习有利于我们对问题的理解,也增进了同学彼此的了解,我们喜欢这样的学习。同学们懂得了与他人分享,尊重他人,感受别人的感受,这些都是值得培养的品德。

2)自导策划 合作学习

自导就是学生自己学习,相互交流,为最后共同参与做好策划工作。自编题目完成后,学生需要对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为活动准备,这时学生之间的沟通是频繁的,学生在相互对话中,能主动地提出问题、自由地展开讨论和交流、敢于尝试、学会倾听以及自我反思。

一方面,小组长汇总组员的试卷后,把试卷公布在学习栏里,这既是对每位学生的鼓励又是对每位学生所付出的给予肯定。问题供全班同学交流与学习,以达到资源共享。试卷张贴的时间为3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浏览学习,核对答案,对质疑的问题进行相互间的交流,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如劳动法规定工资分配应遵循什么原则?什么是确立劳动关系的唯一标志?哪年哪月哪日,我国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经过反复又反复的对话学习,同学们在碰撞中不断产生火花,这一问一答,一举一动无不体现出合作精神,为共同的荣誉而努力奋斗。

另一方面学生自行对活动进行策划,以便活动顺利开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角,只有让学生自己亲身的去体会过程,学生才能感受到快乐,才会懂得活动的真正意义。离比赛还有5天,小组长召集开了一次会议,确定了比赛的时间、比赛程序与岗位分工,比赛时间为2004528,岗位有2名主持人、6名记分员、2名监督员、2名统筹员以及裁判由老师与吴正玉老师担任;比赛程序是9个组先笔试,从中选出6个优胜组进入最后的面试(知识对抗比赛)。这体现了老师把学习任务交给了学生,学生充分发挥自身长处,组织好教学;在组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

3)合作参与 共享快乐

自演就是学生充当活动的主角,实现个人价值,通过合作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自导、自演的准备都是为了自演的最终实现,

按照事先的策划,第一关是笔试。试题由教师从学生自编的题目中抽取而组成,可适当有所调整,采用闭卷的方式,以小组总分计算成绩,获得前6名的小组可进入决赛。每位成员的成绩都与小组总分息息相关,谁都不能落后,就在这关键时刻,笔者注意到试卷的翻阅量很高,这归功于小组长监督组员学习试卷的作用上,尤其是第8组组长梁月珊,组员张志坚人很聪明,但自律较差,对学习得过且过,梁月珊利用课余对他做思想工作,告诉他:“你一定要努力,我们第8组要争取获奖,别人都在积极,你不能落后。”于是,梁月珊要求他上、下午放学后一起学习。张志坚在梁月珊的帮助下最终考出了80分的好成绩,这对于他来说是学政治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第8组总成绩也因此登上了前3名。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充分坚信“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这股力量将延续到最后。

第二关是面试。这是活动的最后环节,即是知识对抗赛。比赛由2名学生组织进行,统筹员准备好问题,监督员做好督促与检查工作,记分员职责是记分与记时,指导教师则是对有疑义的问题进行解答。9组中只有6个组取得资格,比赛规则:小组底分为100;比赛分必答、抢答和风险三个环节,必答题有5道供小组成员作答,抢答题共有20道,风险题有三种,各为10分、20分和30分;比赛最后决出:状元一名,加6分;探花二名,加4分;榜眼三名,加3分。2005528日下午430分比赛在三楼阶梯室举行,6组成员经过注重知识的记忆转向知识的运用,这不仅要求个人的能力而且更多地体现小组的合作,6组成员要把之前闯关时的那股力量在这里滚得更大。

必答环节开始,每人答1道题,答对得10分,答错不扣分,同学们必须经受住考验,在紧张的气氛中发挥出正常的水平。

组员

1

8

5

7

3

9

1

10

10

10

10

10

0

2

0

10

10

10

10

10

3

10

10

0

10

10

10

4

10

10

10

0

10

10

5

0

10

10

0

10

10

底分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小计

130

150

140

130

150

140

   这个环节的结果还算乐观,大多数组员能正常发挥,答对的数量较多。大家看到这样的成绩,对下一环节有了信心,也开始进入状态了,脸上露出了笑容,气氛变得轻松与快乐。

   抢答环节能带来紧张与刺激,每组都安排了一位灵活的成员按显示灯,他们都紧张的把手放在装置上。主持人宣读规则:共20道抢答题,主持人读完后再按显示灯,提前按的扣10分,答错的扣10分,答对加10分,允许补答,回答时间为15秒。

 

1

8

5

7

3

9

小计

130

150

140

130

150

140

加分

+20

+70

+20

+30

0

+20

扣分

0

-20

-10

0

-10

0

合计

150

200

150

160

140

160

    8组抢到的题最多,加分最多,但是他们由于紧张而提前按了2次显示灯,导致扣20分;第3组很不容易抢到一题,但由于答错而损失了10分。总体来说,在这个环节里,每位组员的注意力都高度集中,紧紧地把荣誉系在心上,当然,偶尔的闪失在所难免,这也带给了同学们愉悦,同学们不时地感受着,感受着彼此鼓励与关怀,正如第3组的黄泽文回答错误时,组长周金莲安慰他道:“别紧张,没关系,我们还有最后一关,我们重在参与,享受过程才是最重要的。”简单的一句,使黄泽文的内心充满了温暖,他脸上苦闷的表情疏散开来,整个组又重新投入下一个环节。

    风险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问题的理解分析能力,同学们可根据目前的得分情况,选择10分、20分、30分的题,回答时间相应为10秒、20秒、30秒,答对加相应的分,答错则倒扣相应的分,具体得分由两位老师评定。

 

1

8

5

7

3

9

合计

150

200

150

160

140

160

选题

30

20

30

30

30

30

得分

+30

+20

-30

+30

+30

+30

总计

180

220

120

190

170

190

高中

榜眼

状员

榜眼

探花

榜眼

探花

 每组获得的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缺一不可;通常比赛都是有人欢喜有人愁,第8组的同学们热情欢呼,第3组的同学们也为自己在最后一关的表现而高兴。无论如何,小组里的同学们经过层层的考验已紧紧地联在一起,他们是团结向上的集体,这就是一个活动所爆发出的强大力量。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只有互动,才能彼此进步;只有参与,才能感受彼此的感受。

(一)效果

1和谐的生生关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学业成绩也有明显的进步

一方面,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我们从20039月到20046月分别对033班和035班学生有关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问题做了一个测查,采用的是“学习动力自我诊断量表”,22主要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目标,共有20个问题,对比结果如下:

时间

班级

 

人数

学习动机强

(占比率P

差异显著性

学习兴趣浓(占比率P

差异显著性

学习目标明确(占比率P

差异显著性

20039

033

 

45

28

P1=

0.62

Z=0.76<

1.96(a=0.05,Z=1.96)

差异不显著

22

P1=

0.48

Z=0.13<

1.96(a=0.05,Z=1.96)

差异不显著

20

P1=

0.44

Z=0.179<1.96(a=0.05,Z=

1.96)差异不显著

035

 

55

27

P2=

0.5

25

P2=

0.45

22

P=0.4

20046

033

 

45

38

P1=

0.85

Z=2.197

>1.96

(a=

0.05,

Z=1.96)

差异显著

40

P1=

0.89

Z=2.51

>1.96(

a=0.05,

Z=1.96)

差异显著

42

P1=

0.93

Z=2.97>1.96(a=

0.05,Z=

1.96)差异显著

035

55

20

P2=

0.36

18

P2=

0.33

21

P2=

0.38

从两次测查可知,活动前两个班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目标上的情况基本一致;经过活动后,学生的学习出现生机,学生中有了学习的快乐,学会了分享,生生关系也向好的方向发展,学生对学习有了明确的方向,懂得“我在学习中应做些什么?”的道理;相反,按传统教学方式授课的035班,情况却有下降的趋势,这不得不提醒我们注意:在班级中应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这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业成绩上有了明显的提高。下面是活动前后的成绩对比:

时间

班级

人数N

平均分X

标准差S

标准误SE

Z检验

说明

20039

033

N1=

45

X1=67.6

S1=11.9

SE=1.8

Z=0.72<1.96(a=

0.05,Z=1.96)

差异不显著,两个班学生水平相当。

035

N2=

55

X2=65.6

S2=15.2

SE=2.1

20046

033

N1=

45

X1=75

S1=10.2

SE=1.5

Z=3.41>1.96(a=0.05,Z=1.96)

差异性显著

035

N2=

55

X2=67

S2=13.3

SE=1.7

从表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出,033班学生的学业成绩明显地比035班的进步,学生成绩的离散程度不高,起到了共同进步的效果。因此,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更多地关注学科教学,也就会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提高学科的知识水平。

2、良好的生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建构,开拓了学生思维空间

学习是学生的学习,教师就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而想尽办法让学生主动地起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于是,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也就起到这种效果。主要表现在小组的学习与讨论上,如授课前,小组需要有一个不断循环的备课过程,即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最后集中,这里的集中是指小组讨论,小组组长分配学习任务,明确每位成员的职责,并要求每位成员预习,为备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分散是指小组成员根据小组分工,各自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学习成绩与每位组员的努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真正的合作学习;再集中是指把组员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与讨论,每位学生都独自预习过理论,对知识有一定的思考与认识之后,小组组长组织成员进行了第一次的讨论,思维的碰撞由此开始,互动起来;再分散是指对个别不清晰的问题进一步查找,讨论中组员各抒己见,摆事实,讲道理,取长补短,问题慢慢地明朗化,对于那些有争议的问题,学生有必要发扬求学的精神弄清知识;集中与分散不是一次就可以的,有时还需要不断重复,只有当大家对知识有较为一致的看法时,才会进入备课的最后集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利于学生重组知识,不断地认清问题,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讨论中活跃思维,多角度、多方位地把握知识。

3、良好的生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情绪情感,也有助于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积极的情绪情感体现在乐观、自信、快乐、愉悦等等上,相反,消极的情绪情感则表现为自卑、消沉、痛苦等等。我们要培养学生拥有积极的情绪情感,不时地用这些积极的情绪情感去鼓励自己,感染他人,最终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如我们在分小组时,把胆汁质与抑郁质的学生结合,利用胆汁质的乐观、主动的特性来调动易悲观、不好交际的抑郁质,提高小组的士气。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提出情绪受环境影响、生理唤醒和认知过程3种因素所制约,其中认知因素对情绪的产生起关键作用。生理唤醒是情绪激活的必要条件,认知过程是个体利用过去经验中和当前环境的信息对自身唤醒状态做出合理的解释,正是这种解释决定着产生怎样的情绪。4因此,小组中积极、融洽的氛围刺激着每一位成员的生理细胞,一旦这些细胞被激活,情绪将会发生改变,正如033班周德沛同学说:“我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从来不曾想过站在讲台上大声讲话,更别说讲课,这次我能从容地把小组的授课任务完成,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对自己也充满了自信。”我们从学生活动后的自我评价的反馈中可知,像他那样改变了自我评价的学生有许多,这个和谐、融洽、快乐的033班获得了一面又一面的锦旗,这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学生之间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一、思考

(一)影响生生关系的不良心理因素

中学生时期的人际交往既有其普通人的共同之处,又有其独特的一面,因为学校就如同一个小社会,因此,生生关系既单纯又显得复杂。一方面,学生要求自我与独立,注重朋友的情景性交流,另一方面,学生在某些情景下由于受自身心理发展的限制而不懂或无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导致生生之间人际冲突的发生。通过本次研究,我们认为学生内心存在一些影响其人际交往的不良心理因素,这些影响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的不良心理因素主要有:

1、自信心不足。表现为学生对自己优势的认识不足,导致在活动、交往中不敢表现自己,展示自我。

2、恐惧心理。表现为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紧张、担心和害怕,想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又不知怎样才能融入群体,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

3、恋与自傲心理。有些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高估计自己,自我欣赏与迷恋,易出现不尊重同学、不与同学合作、不欣赏同学的现象。

4、妒忌心理。这是一种消极的不以平常心对待自己身边有进步的同学,在这种不平常中,又伴随着极度性羡慕和怨恨性攻击。

5、敏感心理。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自我牵连倾向太重,对他人的言行过分敏感、多疑,往往陷入痛苦和焦虑之中。

除此之外,影响生生关系的不良心理因素还有害羞心理、孤僻心理,甚至于自我封闭心理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是需要我们通过一些活动方式去帮助学生改善人际关系,克服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

(二)良好生生关系的内在心理机制

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为事物发展提供条件,要靠内因起作用。我们创设一个良好的生生关系氛围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建立良好生生关系的内在心理机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内个因结合推动生生关系的发展。通过活动研究,我们认为良好生生关系的内在心理机制主要有:

1、平等与尊重。这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尊重自己,平等地对待他人。在活动中,我们把接纳同学的意见作为评价的指标,从活动结果来看,大多数同学们能做到或认识到彼此接纳。

2、合作与竞争。这是人际交往的动力。在现代社会中,善于与他人合作,这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合作使同学们体会快乐与得到内心的满足;通过竞争,能让同学们体会紧张与落后的感觉,锻炼同学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同学们应正确看待竞争,在竞争中彼此推动向前发展。

3、理解与宽容。这是人际交往的保障。有人说:“理解万岁”,人人需要理解,从理解开始,理解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行为,理解他人的需要,感受他人的感受,这些人与人的内心才能交融;也有人说:“宽容是一种美德”,人往往宽容自己很容易,宽容别人却很难,宽容能使学生之间少些冲突,达到共处,能让学生有所创造。

4、赞美与欣赏。这是人际交往的基石。有人说:“什么是富有啊,真正的富有就是拥有感激和赞美--拥有喜悦。 感激是一朵最美的花,赞美和欣赏也是,甚至是一朵最伟大的花。没有感激--没有赞美和欣赏,我们的生命根本无法开放,也无法被点亮。”5学会欣赏,欣赏同学人优点与不足,同时给予赞美,实践和试验表明,两个互相仇视的人,如果在背后听到敌人在赞美自己,马上就会烟消云散了,所有的恩恩怨怨在眨眼之间就归于乌有了。

 

 

 

注释:

1  《美国合作学习的理念与模式》

                         职教论坛,各类教育 P1.P2

2 《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惟存教育—探究学习 P2

3崔景贵 《建构主义教育观述评》

当代教育科学 2003年第1P9P10

4孟昭兰主编 《普通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6 P419

    5、《37节:什么是富有》http://book.qq.com   20051009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

地址:广东省珠海市九洲大道西3024号 邮编:519070 电话:0756-8654882

报名咨询:0756-8614785 就业咨询:0756-8654783

粤ICP备0605848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0547号

版权所有: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