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理工“国家职业教育活动周”系列报道 II 职普融通体验篇(三):我校电气专业职普融通劳动教育课程深入中小学
为了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渗透融通,让中小学生体验科学新技术魅力,本学期我校香洲校区电气技术专业部继续以送教上门方式,向珠海市第十一中学、香洲区第十六小学、香洲区北岭小学、斗门区尚峰小学等学校送上机器人组装与编程等课程,受益学生百余名。电气技术专业部秉持“劳动创造美好”的教育理念,将具有专业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引入中小学校,通过机器人实践课堂,为中小学生们打开了一扇“劳有所获,劳有所思”的成长之窗。
机器人组装与编程(初阶)课程
该课程由电气专业部肖斌老师和陈洁慧老师分别面向第十六小学和北岭小学的学生授课,选择机械手臂的搭建、陀螺发射器的搭建、跑步机的搭建与调试、直升机的搭建与编程4个项目作为载体,由浅入深带领学生学习机器人的组装技巧和编程方法,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学期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以青少年儿童感兴趣的机器人话题作为切入点,将机器人组装与编程技术通过一个个有趣且来源于生活的任务项目融入小学课堂,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第十六小学和北岭小学的师生们的广泛欢迎与一致好评。
二、机器人组装与编程(中阶)课程
机器人组装与编程(中阶)课程由王霄鹤老师面向市第十一中学学生开设,本课程选用了米思齐软件与强大的ESP32开发板作为工具,精心挑选了LED控制、电机驱动和数码管动态显示等一系列实践项目。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魔力的编程世界。他们亲手操控代码,让LED闪烁出五彩斑斓的光芒,让电机灵动地旋转,让数码管展示着无尽的数字魅力。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仅亲身体验了机器人编程的新技术,更深刻感受到新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他们也深刻领悟了劳动人民创造新技术的智慧,心中树立起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崇高观念。
本学期的送教上门活动,是珠海理工电气专业部与中小学校深度合作的又一成果。通过校际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既丰富了中小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也为职业教育的普及和推广开辟了新路径。它打破了教育壁垒,促进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相互渗透和融通,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本学期劳动教育课程的圆满结束,珠海理工电气专业部在劳动教育领域的探索并未止步。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与各学校的合作,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努力构建更加开放、多元、高效的劳动教育体系。我们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探索,劳动教育定能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创新的种子,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培养人才。
图文:电气部
一审:麻丽华
二审:方芳
三审:蔡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