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 教育科研>> 教学动态>> 正文内容

珠海市第三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管理办法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7年06月11日 点击数: 字体:

珠海市第三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管理办法

(讨论稿)

为贯彻落实全省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精神,切实加强我校专业建设,促进学校以专业改革与建设工作为核心,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质量管理,努力形成办学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加快高素质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经研究,决定加大我校专业建设工作的力度。为确保专业建设的质量,结合《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和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 专业建设基本要求

专业建设内容包括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学分制)、课程大纲、实训与考核指标体系、专业核心与专业基础课程和本专业重点职业技能课程的优质多媒体教案、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与科研。通过专业建设,完善专业教育培养方案,培养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学业务骨干,建设二至三门精品课程,完成五门左右的优质多媒体示范教案,为学校专业与课程建设提供经验,促进学校学科和专业建设。专业建设重在内容与实质,强调实训,突出职业技能,要充分体现质量与效益意识。专业建设以专业部为单位,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小组,具体负责专业建设。如果有必要甚至可以根据专业建设需要组建新系部,集中师资建设精品专业。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专业注重社会和行业背景分析,根据社会或行业需要,进行专业结构的调整,使专业的特色更为鲜明,更贴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以教育观念为先导创新教学。把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贯穿于教学改革的全过程,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进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以专业技能为主线突出特色。以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制订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方案;重组课程结构,创新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强化实训;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提倡组织人员编写适合本专业特色的校本教材。

     4、专业建设与学分制改革紧密结合,通过深化和完善学分制改革,促进专业建设,通过专业建设探索学分制改革的新模式。

     5、专业建设与学生特长教育有机结合,通过探索学生专业特长培养模式,让学生学有所长,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6、培养“双师型”教师,确保实训课程教学质量。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和教学、科研、实践能力,建设一支稳定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

7、面向就业市场,毕业生能学以致用,就业率高。注重学以致用,努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合格人才。

   8、依托行业或企业产学研结合。除了重视校内实验室、实训中心的建设外,还应与相关行业或企业签订产学合作协议,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建立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专业主动为行业、企业服务,行业、企业参与教学改革的全过程。

三、专业建设内容

(一)专业设置与培养规格

专业定位准确,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具体,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的文字材料。

(二)实训实习

拟定合作项目、落实见习、实习场所,制定完整的、有可操作性的实训计划和实施方案。

(三)实施性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符合学校学分制改革精神,教学计划比较科学、完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有机结合。

在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中职教育的特点,突出专业基本技能,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职业能力训练与考核

结合教学计划,建立完备的、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职业能力训练与考核体系。

改革考试模式,逐步实行教考分离或采取其他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且行之有效的考试考核手段。

(五)教材建设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1、根据培养目标,加强教材建设,提倡组织人员根据本专业实际编写校本教材。

2、在本专业内确定二至三门精品课程,完成五门左右的优质多媒体示范教案,为学校专业与课程建设提供经验,促进学校学科和专业建设。

3、组织专业人员,根据培养目标需要,结合专业课程体系,编写有针对性的课程大纲和可操作性的实训大纲。

(六)师资队伍

结合专业建设需要,制定师资培养或引进计划,确定本专业的业务骨干,并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考核,要培养一定数量的“双师”型教师;落实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丰富教学实践经验。

(七)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档案,做好毕业生就业调查。每年抽查5/班的毕业生信息,并根据反馈信息修订和完善专业培养目标和学分制教学计划。

(八)特色创新项目:把专业特色与学生的创新有机结合,结合专业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特长生培养方案,通过特长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奖,提高专业的知名度与竞争力。

四、专业建设指标与评估指标体系

专业建设指标主要依据广东省重点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确定,校级专业建设指标与评估要求可适当降低,但从专业长远发展考虑,宜参照此标准进行专业建设。

(一)设置与培养规格:专业培养规格与毕业生质量标准。

省重指标:本专业设置和建设有充分的社会调查与论证,专业培养目标明确,课程设置合理,突出技能培养;专业建设有规划、有措施,有专业指导机构,有企业参与。

1、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每年都进行行业或地区人才需求和毕业生跟踪调研;能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优化专业内涵,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订单培养有成效。

2、专业培养规格符合预期就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毕业生质量标准明确具体、可检测、可操作、可实现,符合社会需要和国家规定。

(二)产学研结合:教育机制、教研活动、教师参与企业科研及培训情况。

省重指标:

1、形成了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机制;企业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科技和培训工作。

2、本专业教师理论教学水平测评优秀率高,专业实践平均每两年达2个月以上,参加专业实践的教师达100%,全部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

3、有本专业教师完成的部、省级以上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成果;有本专业教师参编部、省级规划统编教材;撰写公开发表的专业教学论文或省级以上学术性研讨会评审一、二等奖的论文,近三年平均每年3篇以上。

(三)教学内容与改革

项目: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三个方面。

指标:

1、本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训大纲、实验指导书、教师学期授课计划、实习实训计划等教学文件资料完备率100%,编制规范,审批手续完备,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手段先进。

2、改革力度大,打破学科体系束缚,进行课程开发有措施、成效显著;建立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能和培养目标相吻合并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接轨;重点(主干)课程与课程标准明确具体,内容的深广度要求适当;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内容。

3、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基本原则正确、构成适当、时间安排合理、计划和大纲吻合、具有鲜明的中等职业教育特色。

4、积极探索本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开设有与企业需求同步的新课程,采用课程综合化,构建教学模块等方式;已建立新的专业课程体系;逐步实行一体化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改革效果好。

(四)职业能力训练与考核:

项目:职业能力训练、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能力考核

指标:

1、训练内容能满足培养目标对职业能力培养标准的要求,并能根据技术发展的实际予以更新,实习时间累计一般不少于半年;必修实践实训课开出率达到100%。

2、建立并开发了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制度,或与社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接轨。近两届毕业生在校期间获本专业相关技能证书的人数比例平均达90%以上(第一、三产业平均达60)

(五)基本素质教育

项目: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文化素质培养、身体心理素质培养

指标:

1、任课教师为人师表,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素质教育,主渠道作用发挥好;“两课”教学改革力度大,针对性强,效果好;日常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好,突出职业道德教育,重视诚信意识培养。

2、能开设一定数量的文化素质教育必修课或选修课及讲座;能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全员参与;校园文化品位高。

3、改革体育课教学方法,认真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群体活动,实施效果好;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心理咨询指导机构,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指导活动,成效明显。

(六)教材建设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项目:教材选用、教学方法手段改革、考试模式改革

指标:

1、积极开展本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改革力度大,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内容;教材的选用与管理规范,积极组织编写适用于本专业的校本教材。

2、改革力度大,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多样化;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课时数占总课时的比例85%;教学效果好;培养学生基本能力效果明显。

3、考试模式改革力度大,全面实施教考分离或采取了其他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且行之有效的考试考核手段,较好地发挥了考试的导学促教、信息反馈、质量检测控制与鉴定的功能。本专业学生近两学期各门专业课程考核成绩合格率平均达100%以上。

(七)师资队伍建设

项目:队伍结构、质量、专业带头人培养。

省重指标: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有三年计划,目标任务明确,有制度保证;有新教师培养计划,有教师进修、专业培训、外出参观学习、社会实践的计划安排;继续教育措施落实,成效显著。

1①中、高级职称比例60%;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50%高级职称教师2人以上;兼职教师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之比不少于10%教师本科率100%

2本专业专职实习指导教师数满足教学要求(每个教学班实训时有2名实习指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学历全部达到有关规定,有中、高级职业资格证的教师占80%以上。

3、本专业带头人是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业教师,所学专业对口,有高级职称和高级职业资格证,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胜任该专业二门以上专业课程教学。

(八)实训基地建设

项目: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

指标:

1、设施先进,现代技术含量高,具有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功能并形成系列,能满足学生职业技能、能力训练需要,具有示范带头作用。

2、具有稳定的能满足学生顶岗实训要求的校外实习基地,有协议、有计划、有合作教育组织及教学效果好的企业实习指导人员。

(十)就业状况与社会声誉

项目: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就业率及就业质量

指标:

1、用人单位对近3年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80%,优良率≧70%;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评价在省内居先进水平。

2、学校重视就业指导工作,有机构、有专人负责,有计划、有安排,措施得力;本专业近两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平均达100%。毕业生专业对口率均在全省同类专业中名列前茅。

五、专业建设管理

(一)省重点专业申报条件

1、专业方向正确,职教特色鲜明,符合本省、本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就业前景及社会声誉好,在本地区、本行业同类学校中起示范、骨干作用。

2、培养目标明确,对应岗位群清晰,课程设置合理,突出技能培养。教学管理严格,有完备的指导性教学文件及实施性教学计划,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专业教学组织,管理及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改革和教研成果显著。

3、有一支事业心强、团结协作、专业理论水平较高和专业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师队伍。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有规划、有措施。专业教师总数与本专业学历教育在校生数之比为125135,其中本校在职教师80%以上。专业教师有本科以上学历的达90%以上,有中级以上职称的60%以上,双师型教师50%以上。聘请有本行业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兼职任教。专业带头人有本科以上学历、本专业高级职称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能胜任本专业两门以上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实训,有较强的教研和专业实践能力。配备相适应的有实践经验的实习指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有中级以上(含中级)技术职称或高级技能证的80%以上。

4、有满足本专业课程要求的专业教室和实训室,实验、实训主要设备符合教育部重点建设专业设置标准的要求,现代化程度较高,在省内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实验、实训开出率达90%以上。有满足教学需要的专业图书,重点专业二、三年级学生人均占有专业图书15册以上,专业期刊10种以上。

5、重点专业学历教育在校生规模300人以上。教学质量高,办学效益好。近两年本专业毕业生获得本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比例第二产业类专业平均达90%以上,(第一、三产业类专业平均达60%以上),一次就业率达95%以上。

(二)专业建设的管理

专业建设实行专业负责人负责制。要明确专业建设目标,理清专业建设思路,切实制定和完善专业建设实施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课程改革与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改革与管理等方面落实相关人员责任,确保专业建设目标如期实现。

专业建设工作由专业部负责,专业部定期组织专业建设指导小组及委员会成员研讨(每年1-2次),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每年1-2次)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并依据本办法之专业建设指标与省重点专业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督导和检查。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试行,由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解释。

 

                         珠海市第三中等职业学校

                             20076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

地址:广东省珠海市九洲大道西3024号 邮编:519070 电话:0756-8654882

报名咨询:0756-8614785 就业咨询:0756-8654783

粤ICP备0605848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0547号

版权所有: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