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 教育科研>> 教学动态>> 正文内容

就业率高还需提高就业质量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10日 点击数: 字体:

——上海中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编者按:

  近年来,上海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实际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并从2003年起在全国率先建立起每年度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公告制度,极大地促进了毕业生的就业。为进一步了解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上海市教科院职成教所有关研究人员选取上海市4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直接就业的702名2004届毕业生和78家相关用人单位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实地走访等形式进行了跟踪调查工作。

  调查显示,中职毕业生高就业率下同时存在就业质量不高这一问题,值得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在保证高就业率的同时,不断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既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更好地发挥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功能的内在要求。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长期共同努力,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形成技能型人才成长良好环境的长效机制。

  总体情况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线上;毕业生就业以进企、事业单位和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为主,其中绝大部分是二、三产类专业的毕业生。

  ——毕业生就业率:近年来,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线上。据我们对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高中两类学校最近5年的统计,2003年以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其中2004年以来的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

  ——就业趋向分布:进企、事业单位直接就业是毕业生的首选,近年来其人数均超过毕业生总数的一半以上,且绝对人数和所占比例都呈扩大态势;其次是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2004年以来,两者的合计比例均占毕业生总数的95%以上。

  ——就业的产业分布:从人数分布上看,二产类和三产类专业毕业生占绝大多数。2007年,二产类、三产类专业毕业生合计人数占总数的98.5%。其中,二产类专业毕业生的比重略有增加。2007年,二产类专业毕业生的比重达到21.6%,比上一年增加1.2个百分点;从就业率看,2007年第三产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超过了全市平均水平。

  存在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高就业率下突出反映出就业质量不高这一问题,具体体现在专业对口率低、工资待遇不高和工作不够稳定等方面。

  一是专业对口率不高,学非所用的现象比较严重。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从事生产一线操作或管理技术工作的人员,其就业的最大资本或优势就是专业特长。但从实际情况看,在我们跟踪调查的702名4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2004届毕业生中,一半以上的毕业生认为初次所从事的岗位与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对口或基本不对口,只有45%的毕业生认为初次工作岗位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或基本对口。

  二是工资等福利待遇不到位。在收回的702份调查表中,学生工作的平均月工资由初次工作时的1182.16元上升到跟踪调查截止日的1692.38元,只增加了510.22元。另外,有184人的就业单位尚未为其交纳社会保障金,占调查学生的四分之一强。

  三是工作稳定性较差。从2004年7月到2006年6月短短的两年间,702名毕业生中,已有313名毕业生更换了单位,占44.6%。在这313名学生中,52%的毕业生在初次工作6个月以内就更换了工作单位,许多毕业生尚未满使用期就换了单位。在对78家用人单位的调查中,也有近一半的用人单位认为中职毕业生的工作不够稳定。

  原因分析

  造成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有来自社会环境、政策措施、学校培养和家庭个人等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社会环境和政策措施方面的原因。应该看到,目前社会上鄙薄职业教育、重视高学历文凭、轻视技术劳动的现象仍比较严重。其中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技能型人才的价值无论是从薪资上还是晋升通道上尚未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保障。据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日前公布的上海部分企业生产技能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价位显示,管理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7万元,而生产技能人员年平均工资仅为2.7万元,不到管理人员的一半。我们的调查统计显示,上述更换工作岗位的313名毕业生中,有三分之一是因为所在单位工资待遇太低的缘故;另外,由于技能型人才的学历层次相对较低,要得到提升和晋级也十分困难。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一半更换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就是由于受待遇低和对个人发展不利等综合因素影响最终选择离开的;同时,仍留在原单位的毕业生中,已得到提升或晋级的人员也寥寥无几。

  重学历教育的现实也导致了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大幅下降,这也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资料显示,1985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人数仅为3.75万人,到2006年这一数字已突破14万人,是1985年的3.7倍。年轻人可升入普通高校机会的大幅度扩张,极大调动了广大家长和学生选择普通高中和高等教育的热情,也使职业教育更加成为学生选择的劣势。据不久前对上海市部分职业学校的调查,其平均入学成绩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少则相差100多分,多则相差400-500分。我们对78家用人单位的调查也显示,近一半的用人单位表示今后基本不需要中职毕业生,其原因除单位自身的需求外,主要是对目前中职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方面有顾虑。

  其次是职业学校在培养方面的原因。目前部分职业学校正面临着“结构性失业”。一方面,某些专业的学生比较难对口就业;而另一方面,许多技能型职位却长期空缺,无人问津。这些空缺的职位主要集中在制造类和部分现代服务类行业。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一是目前的职业教育与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还难以跟上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新变化。在回收的702份毕业生调查表中,53%的毕业生认为学校教育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是专业课程设置或技能教育;78家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中,也有三分之二的用人单位认为专业课程设置或技能教育是职业学校最薄弱的环节。

  二是由于导向的原因,很大一部分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选择继续升学,尽管近年来其比例有所下降,但仍占毕业生总数的近四成。

  三是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不适应性,还表现在相当部分职业学校走了普高教育的路线,重理论、轻实践。

  另外,在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也显现出与职业学校发展不相适应的一面。教师总量缺乏,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的紧缺,难以满足学生教学实践的需要和技能水平的提升。

  再次是家庭或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家长和学生自身看不起职业教育或所从事的技术工作。目标定位不准,现实情况与期望值往往相去甚远。据日前一项对上海4000户居民的入户调查显示,仅有1%的人愿意做工人。无独有偶,2006年,上海发布的《上海中小学生成长质量调查报告》显示,在“你希望孩子将来做什么?”的提问中,近三分之一的家长选择了公务员,只有1.1%的家长希望孩子成为工人。相当部分职业学校学生,尤其是制造加工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不愿到一线岗位就业。另外,目前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其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遇到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也比较脆弱。在上述更换工作岗位的313名毕业生中,除工资待遇太低和对个人发展不利的原因外,另有47%的学生是由于对单位性质不满意、工作强度过大、人际关系紧张以及单位所在地太远等原因。

  对策建议

  要改变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的不利局面、提高其就业质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长期共同努力。只有多管齐下、坚持不懈,才能有效改善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提高其社会地位,并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形成技能型人才成长良好环境的长效机制。

  一是要努力提高技能型人才的整体社会地位,并形成有利于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其中,建立合理的技能型人才薪酬标准是转变就业观念,提高技能型人才社会地位,以及改变目前用人价值取向的一个根本举措。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是要动员全社会改变长期形成的对技能型人才的偏见;其次是要靠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制定有关法律法规章程;再次是要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以制定正确合理的人力资源政策和薪酬标准。

  同时,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的传播功能,大力宣传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贡献,宣传技能型人才在培养、使用、待遇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在全社会真正营造一个尊重技能型人才的良好环境。

  二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通过进一步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

  两类证书的融通有利于提高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学校毕业证书的地位,有利于改变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建议引入“大职业教育”观念,对中职、高职和各类社会教育与培训实行统一管理,为两类证书的融通铺平道路。考虑到目前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现状,可以采取分步实施的策略,逐步实现中、高职教育与培训的统筹,技能型人才教育培训的协调合作,职业教育政策和组织实施的统一管理。

  ——形成在不同起点不同岗位上不断奋发学习的运行机制。为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在岗员工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应积极探索开展多元入学方案。在职业教育中,实行对获得不同层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员,在其具备一定的工作年限后,即可升入相应高一级学校这一政策;对获得不同层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员在升入高一级学校时享有不同的优待,如给予一定的加分、免于技能测试或专业科目考试等;对在工作岗位中取得较高级别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技术人员应给予免试进入高职院校或普通高校相关专业学习的机会。

  ——实行“分段学习,学分累计”制度。积极推进非学历教育学分制标准化的试点,在职职工通过各种学习途径,其中包括正规学校教育活动,也包括非正规学习活动,在这两种同层次、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中所取得的学分逐年累计,待达到学历教育所规定的学分后,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

  三是要加快职业教育自身的改革步伐。

  ——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在控制普职分流比例大体相当的前提下,要逐步扩大招收部分外省市优质生源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中职校的学生比例。2007年,国家新的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出台并逐步得到落实。此举对吸引部分优秀初中毕业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和解决贫困生的学习问题开了个好头。从长远看,要逐年扩大优惠条件并逐步形成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职业教育被冷落的被动局面。

  ——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一方面要进行专业调查和预测,使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另一方面,要加强衔接课程的开发,努力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贯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要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师资质量。根据职业教育特点,研究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专门办法,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条件,鼓励职业教育教师成为“双师型”人才,加快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化建设步伐。

  ——职业学校要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途径,进一步与企业联合搞好职业学校的实践教学和“出口”环节。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

地址:广东省珠海市九洲大道西3024号 邮编:519070 电话:0756-8654882

报名咨询:0756-8614785 就业咨询:0756-8654783

粤ICP备0605848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0547号

版权所有: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